重置密码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注册成功

请谨慎保管和记忆你的密码,以免泄露和丢失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信息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面试公告资格认定考试题库备考资料考试问答
各地信息
考试信息
考试时间
考试题库
备考资料

这些教学原则,你记熟了吗?

2019-01-15 16:05:40|来源:帮考网
分享到:
这些教学原则,你记熟了吗?

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教学原则及运用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 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荀子:“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他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直观的类型:

(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参观等);

(2)模糊/像直观(图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3)语言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反映。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夸美纽斯明确提出“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四、 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其意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教育要求。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跳一跳,摘桃子。”

罗素、布鲁纳、赞科夫都持这种观点。

为了应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挑战,现代教学则注重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改称量力性原则为发展性原则,则更能反映其实质。


八、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关键词阅读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10万+

    阅读量

  • 150万+

    粉丝

  • 1000+

    点赞数

最近考试
近期考试报名时间考试公告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宝应县教育部门所属高级中学11月22日查看
  • 江苏天宁区区属学校11月22日查看
图书教材
实用工具
在线问答我要问答